在这个人人不能无车的时代,停车位成了必需品,在购屋之时,停车位也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
但你可曾想过,停车位或许就是推升房价的原因之一?因为兴建停车位的费用是由购屋者所买单的。
根据发展商MKH Bhd在今年6月发布的报告——“最低停车位需求规格与房屋可负担水平”,国内主要城市,包括吉隆坡、新山、槟城、亚庇以及古晋,面积300平方尺的地下停车位,建筑成本约为RM28,386,而高楼停车位成本则为RM19,044。
该报告是以JUBM & Arcadis 的2017年建筑成本手册的数据推算,建设面积300平方尺的停车位平均成本每平方尺RM94.62(地下停车位)或RM63.48(高楼停车位)。
这也代表停车位数量越多,住宅单位成本自然随之提高,因发展商必须将停车位成本纳入成本考量。
不仅如此,发展商也必须遵守由地方市议会订立的最低停车位准则(MPR),为发展计划提供适量的停车位,供住户或访客使用,而每一项计划的停车位的数量皆不同,胥视情况与发展项目而订。
举例来说,一些高楼住宅的容积比例若为1:2.4,意即每一单位需要两个停车位以及20%的访客停车位。
在此情况下,发展商必须为每一单位预设720平方尺的停车位空间,而停车位成本若根据之前的计算方式(每平方尺RM63.50),意即每单位建筑成本将增加RM45,720。
最低停车位准则是否影响房价?
假设发展商以RM1050万购下一块面积达1.3英亩的土地,并计划建设100间公寓,包括高楼停车位的每单位建筑成本约为RM103,080。若最低停车位准则改变,价格也将随之调整。
MKH 董事经理丹斯里Eddy Chen说:“最低停车位准则无疑降低发展商兴建可负担价位房屋的意愿,因为除了会提高建筑成本,计划内有偌大的空间都用作兴建停车场,实在很浪费空间资源。”
有鉴于此,他吁请地方市议会审核最低最低停车位准则,应将人口、地理以及管理因素纳入考量,订立合理的停车位数量。
例如,在一些拥车率较低的低价房屋计划中,可以减少停车位数量。
他补充,不同于高收入阶层,大马B40阶层人士的拥车率仅为67%,相较M40的95%以及T20的 100%。
“当停车位与住宅单位以捆绑方式销售,没有车子的住户无疑为有汽车并使用停车位的住户提供补助。这对于低收入的他们来说并不公平,”他说。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为未来模式?
同时也是大马人民房屋计划(PR1MA)主席的Chen相信,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计划将可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如纾缓市区的塞车问题。
公共交通导向发展将可为环境素质、气候以及个人健康带来正面效益。
根据公共交通导向数据库报道,人口稠密度若翻倍增长,则公共交通共享率为19.7%,与此同时,每家庭户车辆使用则降低0.4辆。
他指出,在未来,政府应该考虑将公共交通导向发展的范围,从400公尺扩大至750公尺,或以步行时间确定设站地点,如此提来,政府给予公共交通导向发展计划的1:1容积率,可让更多人受惠。
英文版全文已于2018年11月2日的EdgeProp.my周报刊登,点此下载免费电子报。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编译:陈旖凌)
TOP PICKS BY EDGEPROP
Kawasan Perindustrian Nilai 3
Nilai, Negeri Sembilan
Taman Bukit Indah @ Iskandar Puteri
Johor Bahru, Johor
Taman Bukit Indah @ Iskandar Puteri
Johor Bahru, Johor
Taman Nusa Indah
Iskandar Puteri (Nusajaya), Johor
Taman Sri Putra, Sungai Buloh
Sungai Buloh, Selangor
Medan Idaman Business Centre
Setapak, Kuala Lumpur
Damansara Heights (Bukit Damansara)
Damansara Heights, Kuala Lumpur
Victory Suites (The Face 2), KLCC
KL City, Kuala Lumpur